靠着三菱发家,如今全线停产,又一合资品牌走向没落
2024-02-17 12:38:39
来源:SUV大咖
买车用车就找 SUV 大咖
近几年以来,三菱、讴歌、雷诺等一众合资品牌都退出了中国,也证实了并非就一定能卖得好。但相比于这些高调退市的合资品牌。在 2023 年,有一个合资品牌却十分低调地退出了市场,那就是东南汽车。
作为一个小众合资品牌,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东南汽车,大咖也趁着东南汽车退市的时机,解读一下这个品牌的光辉与落寞。
最冷门的合资品牌
提到冷门合资品牌,很多人能想到的都是东风日产英菲尼迪、长安 DS 汽车、思皓汽车等。但很少有人会想到,东南汽车其实也是一个合资品牌。
早在 1995 年,东南汽车就已经在福建省福州市诞生,从股份来看,福汽集团占 50% 股份,台湾中华汽车占 25%。其中台湾中华汽车是裕隆集团的品牌,与纳智捷同属一个母公司,因此东南汽车早期是闽台合资品牌。
但到了 2006 年,由于东南汽车陷入了经营危机,因此为了自救,东南汽车将一部分股份卖给了三菱汽车。最终东南汽车的股权分配为三菱汽车 25%、中华汽车 25%、福汽集团 50%,也成为了陆资、台资、外资于一身的品牌。
而这也不是东南汽车最后一次股权变更,到了 2021 年,三菱正式抽身推出了东南汽车,自此东南汽车也成为了中方主导的品牌。
巅峰年销 15 万辆
相比于吉利、长安、长城这样的大厂,东南汽车虽然是合资品牌,但自身的体量其实并不大,因此研发投入也相应小了很多。与绝大多数合资品牌一样,东南汽车前期也是引入别家的技术,而这就是台湾省中华汽车。
其首款车型为中华汽车旗下的得利卡,而中华得利卡的前身也是来自于三菱。而第二台车型则是 RV 休闲旅行车——富利卡,该车也采用了三菱经典的 4G63 2.0L 发动机。
东南汽车被国人所熟知,还是源自后续推出的一系列轿车,例如 2003 年推出的东南菱帅,2006 年推出的东南蓝瑟,2008 年推出的 V8 菱帅,以及 2009 年推出,被称为 " 国产 EVO" 的翼神,随后还在 2012 年推出了 V5 菱致和在 2013 年推出了 V6 菱仕。
这些车型无不例外都采用了三菱的技术,在合资轿车价格高昂的时期,东南汽车做到了用国产车的价格,买到合资车的技术,因此也被不少国人认可。因此在 2007-2015 年间,东南汽车的月销量也能保持在几千台,对于这种小体量车企而言,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。
而东南汽车真正爆发的时期在于 2016 年,在这一年,SUV 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车型。而东南也推出了 DX7 和 DX3 两款 SUV,一款是主打家用大空间,另外一款则是入门代步。
要知道在 SUV 爆发的那几年,海马 S5、北汽幻速 S3、众泰 T600 这样的车型也能年销 10 万台。因此对于东南汽车而言,这两台 SUV 也算是赶上了风口。因此东南汽车 2016 年也实现了全年销量近 12 万辆,2017 年销量更是超 15 万辆。
如今全线车型停产
2017 年既是东南汽车的巅峰期,也是东南汽车的转折点。到了 2018 年,一方面国内的 SUV 市场已经度过了快速增长期,另外一方面,长安 CS35PLUS、宝骏 530、奇瑞瑞虎 8 等一众新车也在 2018 年上市。
因此东南汽车在 2018 年后的销量迅速缩水,2018 年东南汽车销量不足 9 万辆,2019 年下降 3 万辆,2020 年只剩下 1.5 万辆。
从原因来看,东南汽车失败一大因素就是自身研发能力薄弱。前面我们已经提过,东南汽车从诞生之初,就是依靠三菱的技术和平台起来的。但在 2015 年广汽三菱成立之后,三菱就不再向东南汽车提供技术支持。
因此虽然东南 DX3 和 DX7 依旧采用三菱发动机,但其它开发工作都是由自己完成。在 SUV 的风口期过了之后,东南汽车品控差、发动机油耗高、造型不够时尚等问题就开始慢慢暴露,加上东南汽车价格也没比一线自主品牌的竞品低,因此很难吸引消费者。
此外从 2019 年开始,很多自主品牌都开始推出新能源车型,而研发实力不足的东南汽车也无力转型。再加上自身品牌知名度低,在福建省以外的网点数量较少等因素,东南汽车最终销量最终触底。
在 2021 年时,东南 DX9 还伴随着全新 LOGO 亮相,但由于企业亏损,同时东南 DX9 没有突出竞争力,最终该车并未正式上市。而到了 2022 年,还曝光过奇瑞商用车与东南汽车的合作规划 PPT,但该合作最终也没有下文。
到了 2023 年,东南汽车已经全线停产,月销量基本也只有两位数,并且 9 月份之后已经查询不到销量数据。
大咖总结
对于国人而言,东南汽车显得比较陌生,以至于即便全线停产,网上关于它的报道也是少之又少。作为小厂,东南汽车在新能源横行的当下,已经没有太值钱的技术,反倒是其造车资质还有不小的价值,未来也不排除有新能源车企愿意接手东南汽车。
- 内江高新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集..
- 科技革命倒计时?谷歌高管预言:量子计..
- 大模型再下一城!京东云言犀发布“AI..
- 大模型商业化,营销率先突出重围
- 健民集团荣获营销金奖:以音乐之旅,探..
- 从“文化符号”到消费共鸣,ubras..
- 世纪华通获2024雇主品牌创意大赛三..
- 上海第三季度零售物业迎来大量新增 标..
- 浙江宁波:数字引领 绘制新质生产力壮..
- 牵好“牛鼻子” 做强牛产业 锅圈单品..
- 美国金融科技公司Linker Fin..
- 2024数博会发布10项领先科技成果
- 加快科技成果走向市场
- 二次元IP成联名首选,美妆瞄准“小圈..
- 有道发布2024Q2财报:在线营销业..
- 抢抓市场新机遇 国货服装品牌布局电商..
- 进出口银行助力光谷前沿生物技术产业集..
- 气候科技平台Doconomy完成A轮..
- 值得买科技2024战略发布:全面AI..
- 厚植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优势 引领带动区..